武威市長城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
編輯: 來源: 發布時間:2019年5月7
長城是當今世界上最宏大的歷史文物,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它是中華民族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長期實踐中創造的,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見證,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歷史發展的軌跡。我國長城的修筑源遠流長,可以說長城的修建基本貫穿了我國整個的文明時期;谇捌陂L城資源調查的成果,古浪縣境內長城資源豐富,縣境內共有長城墻體54段,墻體總長度150843米,烽火臺103座,關堡2座,相關遺存2處。并且古浪境內的長城保存情況相對較好,特別是在泗水鎮的光豐村、光輝村和圓墩村的長城,墻體保存連續完整,雄渾壯觀。
古浪境內的長城有漢長城和明長城。漢長城筑于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以后,漢武帝為鞏固河西走廊邊陲安定,修筑了令居(甘肅永登)至酒泉連綿數百公里長城。沿長城設障、塞、烽燧和壕溝。古浪境內的漢長城南接天祝,北連武威黃羊河,總長約78千米,僅部分地段保存完好。
明長城筑于萬歷二十七年(1599),由達云修筑,荊州俊督建。在縣境西起泗水鎮鏵尖灘漢長城,經土門、西靖、大靖,止于阿巴嶺堡之雙墩,長達110千米。明正德年間,在加固縣境內漢長城時,從漢長城經過的古浪河東岸(今土門鎮保和村一帶)新筑一道長城,沿古浪河東岸北下,經下西灣、賈家后莊,到胡家邊東折,再經任家莊、朱家西灘、寧家墩、朱家莊、馬家莊到青石灣闇門,同漢代壕墻相接,全長12.5千米。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