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坎兒井
編輯: 來源: 發布時間:2019年5月14
坎兒井是人工開鑿的地下暗河,把天山腳下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供綠洲上的居民生活、生產使用。吐魯番坎兒井共1237條,現存有水坎兒井214條,多為清代修建,少數為明代修建,坎兒井與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坎兒井的流水清,葡萄園的歌兒多”的田園景象風光,是人們留住“鄉愁鄉景”的有形憑籍,更是團結聯系各族群眾的無形紐帶。著眼發現和挖掘文化遺產資源的當代價值,發揮文化遺產“粘合劑”的作用,以坎兒井為發力點并形成輻射效應,通過陳列展覽、社會教育項目、社會介入活動等,做到既確保文化遺產本體、內涵、價值的妥善保護,做好文化遺產所承載的文化、精神的傳承弘揚,既可以提升特色鄉村競爭力及影響力,也可以增強廣大群眾的自豪感和歸屬感,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文化遺產獨特的貢獻。
坎兒井由暗渠、龍口、明渠、澇壩四部分組成。瓊坎兒井,海力派能坎兒井貫穿與恰特喀勒村,孕育了恰特喀勒村,坎兒井水系作為當地村民的生活用水,以及農業灌溉,是當地的有機組成部分。
瓊坎兒井、海力派能坎兒井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原種場,瓊坎兒井現由原種場第三生產隊使用管理,海力派能坎兒井由原種場第一生產隊使用管理。2006年5月,坎爾井地下水利工程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Ⅴ-204。
通過坎兒井的修繕,減緩病害的發育,改善坎兒井周邊環境,減少周邊環境對遺址的影響;通過坎兒井主題展示等提升農村文化活力,提高村民文物保護意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同時促進當地經濟水平發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