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兒莊塔磚塔始建于五代時期,為三層四邊形樓閣式磚塔,坐北向南,由塔基、塔身、塔頂、塔剎組成,現存塔體總高10.2米,塔底總寬3.665米、總長3.72米,建筑面積13.63平方米。 位于慶陽市寧縣盤克鎮羅山府林場子午嶺西麓,北緯35°48′2″,東經108°30′34″,東與陜西省富縣接壤,且地理位置靠近“秦直道”。
塔兒莊塔磚塔
發布時間:2020年10月30日 來源:
-
臨夏北寺照壁位于臨夏市八坊街道辦事處壩口社區北巷北端路東,原臨夏市清真北寺的附屬建筑,始建于清代,為仿木結構磚雕建筑。整座建筑主題突出,氣勢宏大,刻工優良,圖案精美絕倫,是臨夏地區歷史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磚雕藝術,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臨夏北寺照壁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08日 來源:
-
隍廟始建于明代,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做過修繕。
平涼隍廟位于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柳湖鄉柳湖村東大街文化產業開發中心院內。隍廟坐落于平涼府城隍廟建筑群中軸線的前面,座北朝南,面寬五間,建筑面積166.17平方米。為七檁歇山頂式結構建筑,隍廟原為平涼府城隍廟的后寢宮,1993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為620802-0413。
平涼隍廟修繕工程
發布時間:2018年11月23日 來源:
-
我公司組織專業人員,對永昌大沽政治部,紅西路軍總指揮部舊址,八壩阻擊戰遺址,進行現場勘察,設計。
1936年10月,紅西路軍西征河西走廊期間,紅三十軍在軍長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帶領下,在永昌六壩、八壩一帶布防阻擊敵人,多次打退了敵人的瘋狂攻勢,粉碎了敵人企圖消滅紅軍的陰謀。
1936年11月25日,在涼州城西四十里鋪戰斗結束后,紅30軍八十八師移到永昌境內的八壩至六壩一線設防。紅三十軍八十八師憑借堡寨奮力據守,激戰兩天一夜,敵遺尸八百余具。
武威市永昌縣紅西路軍戰斗舊址修繕工程
發布時間:2018年10月12日 來源:
-
戲樓始建于明代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對戲樓做過維修。戲樓坐東面西,原為關帝廟院落內文物建筑之一,上世紀五十年代關帝廟及其附屬建筑被毀,只保留戲樓一座,2006年由民間集資重建了關帝廟殿堂兩座及鐘鼓樓。1992年公布戲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省文物局公布戲樓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帝廟戲樓保護修改工程
發布時間:2018年09月26日 來源:
-
2018年6月,對明長城靖遠段進行勘察測繪工作。
明長城靖遠段保護修繕工程
發布時間:2018年06月20日 來源:
-
我公司組織專業人員,與2018年5月對慶陽市寧縣輯寧樓進行勘察,對其進行修繕工程。
輯寧樓,始建于五代后梁龍德二年(公元922年),為原州衙門樓。寧州刺史牛知業修復寧州衙門署時重建。該樓坐北面南,通高約15米。臺體為夯土臺體外包磚結構,墻身由青磚砌筑,高約6.7米,正中辟卷頂門洞一孔,西側設有登樓臺階。東西長約25米,南北寬約15米,占地面積約375平方米。輯寧樓高約8米,東西長約15米,西北寬約6米,占地面積約為90平方米。內為大廳5間,抬梁式木架結構,單檐歇山頂,檐廓環以明柱16根,前后裝修為方格欞扇門窗,雕梁畫棟,氣勢壯觀。
輯寧樓修繕工程
發布時間:2018年06月07日 來源:
-
018年5月,參加甘肅省文物保護從業人員培訓班,由中國文物保護專家、世界遺產文化保護專家(馬炳堅、汪萬福、查群等)甘肅省文物保護專家(陸杰仁、居彩艷)等各位專家為文物保護從業人員授業解惑。
甘肅省文物保護工程從業人員培訓班
發布時間:2018年05月14日 來源:
-
佑寧寺
發布時間:2017年08月10日 來源:
-
長城
發布時間:2017年08月10日 來源:
-
駱駝城
發布時間:2017年08月10日 來源:
-
拉卜楞寺
發布時間:2017年08月10日 來源:
-
崆峒山
發布時間:2017年08月10日 來源:
-
克枯古棧道
發布時間:2017年08月10日 來源:
-
康囊寺
發布時間:2017年08月10日 來源:
-
格秀拉康
發布時間:2017年08月10日 來源:
-
隴西威遠樓
發布時間:2017年07月20日 來源:
-
渭源灞陵橋
發布時間:2017年07月20日 來源:
-
蘭州八路軍辦事處
發布時間:2017年07月20日 來源: